國產仿制藥的不公正待遇,該結束了
時間:2018-05-10
醫藥網5月9日訊 和原研藥療效一模一樣,價格便宜很多,極大緩解了患者的經濟壓力,就是這樣的一個藥,進醫院銷售卻阻力重重!
▍央視報道仿制藥,國產吉非替尼成為樣板
這是國產的吉非替尼,“焦點訪談”報道了!
5月8日晚,“焦點訪談”以國產的的吉非替尼為例,對仿制藥的前生今世、面臨的機遇和挑戰,進行了專題報道。
吉非替尼是針對肺癌的治療藥物,由外企率先研發成功,2005年在中國上市。獨家銷售了10多年,沒有競爭,在國內市場價格長期居高不下,每盒售價5000元左右。
▍耗資1.2億,國產吉非替尼打破壟斷
2017年2月18日,齊魯制藥研發的吉非替尼及片劑正式上市,并于2017年12月29號,第一批通過一致性評價。和原研相比,處方工藝、質量檢測結果、臨床效果完全一致。歷時6年多,花費1.2億人民幣。
上市后,就成為外企藥品的有力競品,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市場壟斷,也使外企的吉非替尼的價格大幅下降,從每盒5000元下降到了2500元。
▍性價比高、利國利民,患者醫生都受益
山東腫瘤醫院的一位主任醫師算了個賬“采用國產吉非替尼進行治療,國家大約承擔兩萬塊錢左右,患者大約承擔兩萬塊錢左右,此后就能得到終生用藥。這對于絕大部分患者,都能負擔的起,都能得到最好的治療”。
癌癥的痛苦和不幸,在藥物治療時,能夠給患者及家庭緩解部分經濟壓力,善莫大焉。
正如采訪中,有醫生發自肺腑的感言,看到因為經濟原因得不到治療的患者,醫生其實是痛心疾首的。客觀來說,國產仿制藥的上市,對于臨床醫生、患者都帶來了非常大的獲益,是利國利民的一件大好事。
▍市場推廣不理想,地方規定,壁壘重重
但尷尬的是,市場推廣并不理想,和產品無關,只是壁壘重重。
據了解,齊魯的吉非替尼,從2016年底獲得上市許可,至今只進入了200多家醫院。究其原因,在于一些不合理的規定。
產品先通過集中采購,投標中標,再通過醫院的藥事委員會,如果一切順利進入醫院后,在使用當面也遇到一些限制。
在“焦點訪談”中,有家藥企的副總裁就表示,一些省市明確規定,在國家36個談判品種中,原研藥不占藥占比、而仿制藥占藥占比,限制了醫院的處方。
在醫保方面,原研藥和仿制藥在醫院里都可以報銷的,但在藥店里面,仿制藥不報銷,進口藥可以報銷。
▍國務院發文,優秀仿制藥和原研,一視同仁
盡管關卡重重,但國家高層已經注意到,并出了詳細的規定。
4月3日,國務院辦公廳發布《關于改革完善仿制藥供應保障及使用政策的意見》,鼓勵發展仿制藥,并給予了諸多政策支持。
鼓勵醫院使用,相互替代
明確表示:將與原研藥質量和療效一致的仿制藥,納入與原研藥可相互替代藥品目錄,在說明書、標簽中予以標注,并及時向社會公布相關信息,便于醫務人員和患者選擇使用。
衛生健康等部門要加強藥事管理,制定鼓勵使用仿制藥的政策和激勵措施,加大對臨床用藥的監管力度。
醫保支付,一視同仁
要發揮基本醫療保險的激勵作用。加快制定醫保藥品支付標準,與原研藥質量和療效一致的仿制藥、原研藥按相同標準支付。
對基本醫療保險藥品目錄中的藥品,不得按商品名或生產廠家進行限定,要及時更新醫保信息系統,確保批準上市的仿制藥同等納入醫保支付范圍。通過醫保支付激勵約束機制,鼓勵醫療機構使用仿制藥。
▍政策落地,少些壁壘,自由競爭
為國家點贊,這也是通過一致性評價的藥品,應有的市場待遇。
在此,希望這個利國利民的政策,在全面落地的過程中,不被人為設置諸多障礙。讓原研和仿制藥一視同仁,公平競爭,至少給患者和醫生一個自由選擇的權利。